“储备”二字鼎合网配资,在铁路圈里往往意味着“只差临门一脚”。2025年7月,长治市发改委在《党风政风热线》中给出最简洁、也最重磅的官宣:“聊邯长高铁已纳入国铁集团2025年储备开工项目,市政府已成立工作专班,计划年内完成可研批复,预计2030年前后开工”。一句话,让晋冀鲁三省十余个县市区瞬间沸腾——这条规划近十年的跨省高铁,终于从“地方热、国家冷”的尴尬境地,正式进入国家规划建设日程。
根据资料显示,聊邯长高铁项目最早规划历程始于2015年,之后以虚线形式出现在2016版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》中;2021年底被列入国家“十四五”铁路发展规划,但定位仍是“研究建设项目”。过去五年,三省各市忙着做预可研、签合作协议、开推进会,却始终等不到国铁集团“发令枪”。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:国铁集团在年度计划中首次将其列为“储备开工”项目——这意味着近期内就将主导启动勘察设计招标、用地预审、环评水保等前置专题,而非此前的地方“单相思”。
根据早期研究方案可知,聊邯长高铁西起郑太高铁长治东站,途经河北邯郸南站鼎合网配资,东至济郑高铁聊城西站,全长279公里,设计时速350公里,总投资约543亿元。它看似只是连接三市,实则承担了更大的战略功能:在路网最密却缺少斜向通道的华北平原,聊邯长高铁就像一把“斜梯”,把京广、京港(台)、济郑、郑太四条纵向高铁“横向缝合”;建成后,长治、邯郸、聊城均可1小时到达石家庄、济南、郑州、太原四大省会,形成“1小时高铁圈”。
此外,聊邯长高铁还可以继续向西延伸至临汾、延安,可填补青银通道与陆桥通道之间的路网空白,成为西北地区南下华东的第二快捷通路。正因如此,国家发改委在“十五五”铁路规划前期研究中,已将其列为“京津冀—长三角主轴辅助通道”的优先工程。
过去十年,聊邯长高铁始终迈不过“跨省协调”这道坎:河北希望借道京广高铁邯郸东站,山西坚持新建邯郸南站接入郑济高铁,山东则要求增设冠县站以辐射鲁西。其次项目总体超过500亿元,对于沿线经济体量有限的城市来说,是一笔巨资,所以导致投资在三省之间如何分摊,一度没有定论。此外,在项目优先等级方面,山东优先雄商、京沪二通道,河北力保雄忻、石雄城际,山西聚焦雄忻、太绥高铁,“边缘项目”聊邯长只能不断让路。
随着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启动,国铁集团提出“打通跨省瓶颈路”专项行动,明确要求“所有纳入‘十四五’规划研究的项目须在2025年明确建设时序”。三省迅速达成妥协:线路采用“长治—邯郸南—聊城”贯通方案,邯郸东站通过联络线衔接;资本金比例按4:4:2(山西、河北、山东)分担,国家铁路发展基金再补贴30%,减轻地方压力;同步启动土地预审,将压覆矿、基本农田、生态红线“三合一”论证一次性完成,避免“年年论证年年拖”。
那么,聊邯长高铁项目预计会在什么时候开工建设呢?根据资料显示,铁路从“储备”到“开工”,通常需要5—6年。所以聊邯长高铁项目不会在短期内开工建设,而且聊邯长高铁项目是临时“转正”项目。考虑到聊邯长高铁跨省且穿越太行山余脉,地质复杂、桥隧比高鼎合网配资,前期筹备工作所需的时间会比普通高铁的长。综上所述,聊邯长高铁项目最快也要到2030年前后才能开工建设。
思考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