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润宜保
长文预警:4300字,阅读时间大约15分钟
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各项数据近几天都集中公布了,我们来解读一下中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吧。
很多人看到上半年GDP增长5.3%的数字,估计跟自己的体感差距是比较大的,也不免会生出疑问,难道我生活在一个假中国吗?
数据上说,居民实际收入增长5.4%,这数字他怎么好意思说出来的?真的假的?我们今天随便聊聊,从数据中找找答案,也从数据中找找下半年的趋势和可能性。
今天,7月15日上午,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增长情况,GDP增长5.3%,上半场是超额完成任务,具体各产业增长情况大家网上自己看吧,我不再重复了,下面我们用到哪个数据,再具体说哪个数据。
咱们还是先说好的,然后再说不足的地方,我不会光说好的不说差的,免得有人刚看个开头就说我又赢了,赢麻了什么的。
好的方面,主要是统计局发布的数据,还是真实可信的,5.3的增长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说,肯定是好消息。
这一点估计与大家的体感有冲突。
很多人都感到,今年上半年黄的都不行了,感觉经济都要崩溃了,怎么还能有5.3的增长呢?都增长到哪儿了呢?
肯定是统计局的同志们辛苦了。统计数字是不是为了迎合需求,说好听点叫调整,说不好听那就是造假了。
接下来我们就分析5.3这个数字为什么是可信的,不仅是GDP,还有居民收入增长5.4,失业率平均值为5.2%,比一季度还下降0.1个百分点。这两个数据估计与你的感觉也差的远,你怎么也感觉不到这么好,但是很奇怪,它也是真实可信的。
我们先用实实在在的证据来说明,这几个看着好像一眼假的数据,怎么它就真实可信了?
GDP增长5.3,我们主要看是哪个产业在驱动就好了,第一产业不说了,粮食收成不好,它是个拖累项,增长3.7。不过第一产业的占比不大,它只有3万多亿,对66万亿的总量影响不太大。
第二产业增长5.3,没拖累也没贡献,这一项可不可信我们一会再讲,我们主要看第三产业,它的增加值总量是39万亿,增长了5.5,第三产业的增长是个主要的贡献者。
我们以前都知道一个概念,比如中国是个生产型的国家,中国的GDP以生产法为主,主要统计新增的产值。而美国是个消费型的国家,它的GDP主要统计全社会的总支出,这个概念应该大家都没什么疑问。
以支出法统计GDP,那么物价越高,GDP就越高,美国疫情以后的GDP为什么一骑绝尘,遥遥领先呢?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的物价越来越高,比如甜甜圈美国看病,医生啥治疗都没有,就给他谈了15分钟的话,就多了5000多美元的GDP。
大家不要以为我在说美国坏话啊,并没有,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:即使在以生产法为主的中国,对于第三产业来说,也是以支出法为主要方法来统计GDP的。
这一点应该好理解,比如我去旅个游,我去美个容,你怎么计算GDP呢?肯定是以我的消费金额来计算,因为这种行为没有产生物质财富,你只能以支出法来计算。
现在重点就来了,我们看今年上半年,虽然总的CPI是下降了0.1,但是核心CPI却是一直在上涨的,特别是服务业的价格,确实在上涨。
跟美国一样的道理,你服务业价格上涨了,按照支出法来计算,那就是会推动GDP增长。
从这一点上来说,中国上半年GDP的增长数据是真实可信的,如果说GDP造假,那么第三产业的数据也得造假,核心CPI数据也得造假,就算是都能造假,也要跟大家的感觉能对应上啊!
大家自己想想,今年上半年,文旅出行,学校学费,家庭服务等,这些代表性的第三产业的价格是不是都在上涨?这些东西太繁杂,全都要造假而且还要跟多数人的感觉对得上,难度不亚于登天,所以我认为上半年的GDP数据真实可信。
有人可能要说了,确实,上半年第三产业服务业价格坚挺,但是第二产业也就是制造业不行啊,我不相信第二产业能达到5.3,这一项有可能造假。
其实对于第二产业,我们看中国的投资数据就可以了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.2%,才拉动了5.3的增长,这个比值已经够低了,低到已经自己都不好意思,没必要造假了。
而且,3D打印设备、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.1%、36.2%、35.6%。这个数字也不可能有假。
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都在大量增长,你即使减产一亿件衣服,也赶不上多一万辆汽车,对吧?而减产一亿件衣服,可能会有一万人失业君润宜保,多一万辆汽车,也许多招500个人就够了。这给人的体感是绝对不一样的。
综上所述,上半年GDP5.3的增长率我认为是可信的,其它的证据还有,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多说了,关键是给大家扩展思路,我们也可以自己总结。
有人可能要说了,GDP增长也就算了,连居民收入也在增长,竟然还增长了5.4,我的钱谁给我吃了?我感觉周围的人都活得很累,都挣不到钱啊,怎么可能有5.4%的增长呢?
其实居民收入增长这一块,也是有实证可以证死的,总量和平均值也确实在增长。我们拿银行数据来说话。
2025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.77万亿元,这个数据没问题,银行是不可能做假账的,而且,我提醒大家,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。
比如,上半年A股新开户的数字是1260万户,这能带来多少增量资金呢?平均每户三五万,大概能带来5000亿增量资金。
还有,老股民不会加仓吗?中国两亿股民,有多少上半年没增加投入的呢?恐怕不会多吧。我估计应该有一亿股民加仓了,每人加一万,这就一万亿。
我只是举例子,是为了说明,在金融市场上抽血的前提下,银行的居民存款竟然还多了10万亿。
又有人可能会有反对意见,说,那是因为大家都不买房不买车了,所以银行存款才多了。这种说法我认为是想当然,因为我们把数字一列,你就会发现不对劲了。
首先,今年车辆的销售是不低于去年的,你不能说大家不买车了,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44000亿,去年上半年是47000亿,就少了3000亿。这点钱,光是新入市的股民就能把它抵消了。
所以说,不买车不买房,钱才进银行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。
现在的事实就是,银行上半年居民存款多了10万亿,你说这钱哪来的?肯定是居民收入增长了,至于说你感觉没增长,那也不奇怪,你肯定是被别人给平均了。
贫富差距确实在进一步加大,这是事实,别说你了,我的体感都是很差的。
今年上半年,我的收入也是断崖式下降,但好在,金融市场的回报还算是不错。要不是股票上挣点钱对冲一下,简直就没法活。
金融市场的收入也算是居民收入,我总体的收入也是下降的,但不耽误居民收入的平均值它确实是增长的。
还有大家诟病的就是失业率,满街都是失业的,才5个点的失业率怎么可能?
这个问题我就不能说赢了,只能说,官方眼里的失业率,和普通人眼里的失业率不是一回事。
最关键的因素,就是现在的税务系统日益完善,基本上每个人的收入情况都纳入到官方统计中了,我来举个例子。
比如我做自媒体,前几年有个别收入我在自己的个税APP上是看不到的,比如我接广告,单独提款的话,平台不申报。现在就不行了,各种收入都要申报,我哪怕只提500块钱,不到交税标准,我的个税APP上照样显示,我收入500。
按照中国现在的失业率标准,我哪怕随便写个短文发出去,平台给了我一分钱,那我就不算失业,我算灵活就业,你说这搞笑不?
现在是个人收入统计越来越完善了,你但凡有个三瓜俩枣的收入你都瞒不住,以前统计不到,算你失业,现在你哪怕摸个三块两块的收入都瞒不住,那就完了,你就不算失业,你算灵活就业。
所以这个失业率就别提了,你看着恶心,也得捏着鼻子认,按照他的统计标准,那还真就是5%,一点都没造假。
好了,好的说完了,接下来说差的。5.3的增长率,在全世界都算是不错的,但是这个增长的质量怎么样呢,我认为不好,与理想的状态相差很远,对经济复苏的帮助不容乐观。
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各行业各产业的增长数据了,我们要看另一个数据,社融数据。
社融数据是昨天7月14日发布的,上半年超过22万亿的社会融资增量里,政府债券净融资就占了超过三分之一。
刚才我们说了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了10%,这些投资是谁在投呢?你结合社融数据就会发现,几乎全部都是政府部门的投资,而私人投资出现了0.6%的下滑。
政府部门的投资会投到哪儿去,不用说大家都知道,肯定是国有企业,而且是国有企业的头部。这就带来了新一轮的国进民退,这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说,不是个好消息。这就是题目里“平稳之下有暗流”的真实含义。
我们要回看今年年初,政治局会议着重提到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增长,今年上半年还加速发布了《民营企业促进法》,但是半年过去了,事与愿违,民营企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扶持,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我们就不赘述了,这是我认为最不好的地方。
“产业升级”的资金主要由国有资本主导,那么未来的制造业生产力无疑会进一步向国有企业集中。这会带来一个后果:一大批跟不上这轮“政策性升级”的民营制造企业,可能会在浪潮中掉队。
产业升级必然伴随淘汰,这很正常,但如何在保持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,为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留出足够空间,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课题。
这个问题,我在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中没有看到有利的地方,也许是我眼光短浅,看不出来,希望能看出来的朋友给予解惑。
然后我们看消费,刚才说了,服务性消费的价格是比较坚挺的,也是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。但是,我要说但是了,一般消费,我们还是有感受的。
消费表现比较好的商品和行业,大部分都是靠国家补贴给推起来的,在这种补贴的力度之下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是多少呢?5.0%!竟然没有跟上GDP的增长,反而成了拖累项,这就很不理想。
下半年的补贴已经确定要继续了,没办法,如果补贴停了,恐怕要立刻死给你看,总之,消费也不理想。不多说了。
最后是出口,出口这一块是一言难尽,大家都知道,麻烦大得很。
特没谱的关税战一会一个样,中美之间还没有最终说法,好在大的关口都已经闯过去了,现在是中欧之间也出现了隔阂。
不过要按我的想法是,欧洲是应该敲打敲打了,上蹿下跳的,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,完全搞不清自己几斤几两。
我希望看到的是中美暂时能缓和,哪怕中国吃点亏都行,先缓和住美国,然后把欧洲给分吃了得了。中国本来是真心希望欧洲能支棱起来成为世界一极的,哪想到烂泥扶不上墙,既然扶不上,干脆拆了得了。
好了言归正传,出口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,上半年这么严峻的情况下,以美元计价依然同比增长了5.9%。这是成绩,必须肯定。
但是,我又要说但是了,我们要看到,总量是增长了,但是利润却没增长,甚至还下降了。
上半年出口的亮眼数据,有不少是靠牺牲利润换来的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,一些企业通过“以价换量”的方式来维持和抢占市场份额。
这种策略虽然能保住订单和就业,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利润是企业研发和再投资的生命线,长期在低利润区间徘徊,会削弱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。
况且,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,将增长的重担过多地压在出口这一条腿上,风险不言而喻。
以上就是对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情况的分析,我们没有只是针对个别数字,而是用大量的实例来印证:如何去看待这些数字。
不管这些数字如何与你的感觉冲突,我们要看清这些数字是从哪儿来的,数字背后有哪些暗藏的隐忧,未来会如何发展。
数字本身并不重要,分析数字的方法才重要,如何横向多元化,更深地分析表面的数字,才是我们做节目的真正目的。
最后,对我们普通人的建议,仅做参考啊。
经济,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,横向对比,中国的经济仍然是中上水平,有可能当年日本走过的坑,我们大概率还要走一遍,但从体量和当前表现来看,完全不至于像日本那样悲观,中国应该会更早地走出来。
但是,也没有像数字上表现得那么好,你单看数字看不出来,甚至还会觉得乐观,这也不可取。数字背后的东西你也要看到。
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苟住,保护好自己的老底资产,不要轻易动。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和心情,等待黎明的到来。
当前的社会上,仍然有很多的机会和诱惑,等到了下半年,可以尝试,但一定要浅尝即止,一定要做好风险管控。大的机会还远远没有到。
不过我觉得君润宜保,也不会太远了。
思考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